入会申请
会员查询
 
首页 协会简介 协会动态 新闻资讯 政策法规 会员服务 项目申报 专家联盟 教育培训 活动专题
  您所在的位置:吉林省节能协会 >> 政策法规 >> 节能标准
 
低碳排放标准把脉建筑节能 影响未来人居
2015年11月02日 来源:中国能源网  

  节能必然成为衡量未来建筑品质的必要指标,但开发商对其理解能否只停留在高科技产品的堆砌与使用层面?记者获悉,“低碳排放”的概念正受到环保行业、学术研究机构的普遍重视,而建筑与房地产业亦是支撑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载体。
  
  “装上太阳能光电板,房子少用电,保温好一点并不意味着节能减排,如果安装的光伏电池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污染,那么结果仍然不乐观。”9月1日,北京启迪筑能建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筑能网CEO黄俊鹏表示,低碳概念更加关注材料的全生命周期,这意味着,建筑节能减排的实现,正转向本质或者源头的方向。
  
  房企应密切关注“碳排放”
  
  资料显示,英国绿色建筑委员会曾发表一份里程碑式的报告。该报告指出,到2020年,英国的非住宅建筑可以达到零碳排放。同样在美国,提供低碳生活模式的住宅很有市场,公共住宅逐渐受到欢迎便是佐证,理由是在居住区附近设置办公区、车间和健身房能够减少出行带来的排放,进一步提高能效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
  
  在黄俊鹏看来,欧盟成员国及其他发达国家已经把“碳排放”作为评价节能建筑的一项重要因素,测评体系已日渐成熟。
  
  然而,这一理念尚未在国内得到充分重视。不久前,国际化工巨头巴斯夫遭到环保人士严厉的指责。来自绿色和平组织发布的一份调查指明:巴斯夫在环境信息公开方面对中国使用双重标准。即该企业并没有像在其他国家一样全面公开其污染物排放等环境信息,接受公众监督。
  
  上述“不公平”行为足以说明国内外在节能环保的认知及管理差异。如此反差让不少致力于节能事业的非营利、自愿组织(NGO)备感忧心,与此同时,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SGBC)颁发的LEED绿色建筑认证却已经在最新的2009版本中,明确计入了碳排放指标。
  
  一面是先驱者大力推广并实践的“低碳”理念,一面则是停留在狭义层面甚至是概念化的“节能”、“绿色”环节。企业对投资前景调研的把握显得尤为重要。
  
  黄俊鹏透露,关于实现低碳排放生态建筑的建造指南正在有关机构的酝酿之中。他坦言,尽管碳排放的计算争议尚存,但将这一理念植入建筑节能毫无悬念。简言之,用碳排放衡量建筑是否节能需要关注的产业链条更长。
  
  “开发商未来选用材料要关注低碳供应链。”以选用的玻璃幕墙为例,传统供应商强调的是k值,也就是传热系数,以及性价比,而在未来,开发商在采购之初就需要供应商提供生产过程中用了多少回收的废玻璃,减少了多少成本,利用多少可再生材料,采用什么生产工艺,不同生产工艺的能源消耗等一系列因素综合计算得出的碳排放指标。“材料生产商,要考虑到产品的生命周期绿色设计指标,除了给出物理性能之外,还要给出碳排放指标。”黄俊鹏大胆预测。
  
  知情人士透露,某房地产标杆企业已经开始对实现低碳排放进行研究,包括去日本、美国等国家考察,希望在打造低碳供应链方面引领行业的发展。他认为,此举应该促进标榜绿色、节能概念的开发商“多想一步”。
  
  低碳排放影响未来人居
  
  毫无疑问,11年前,《京都议定书》的签订就预示着,各国对减少碳排放的热情将迅速攀升。今年的世界环境日(6月5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的主题“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也是重点围绕“低碳”二字做文章。
  
  开发商实现建筑节能的评价体系也将难以摆脱与“低碳”挂钩,而针对“建筑物碳排放量低与生活有何关系”的质疑,黄俊鹏坦言,从上游来讲是生产企业重视建筑材料的生产和运输过程;而从下游来讲,则是生活方式的根本变革。他认为,低碳排放是生态人居的充分体现。以智能家居的应用为例,一系列的自动化控制对人们的行为习惯进行改善,有利于促进行为节能,宜于减少碳排放。在我们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当中,我们的衣食住行都能够在低碳的理念下找到适宜的做法。目前老百姓对节能的关注,更多的在于关注自身生活成本的降低,而缺乏社会责任和公共环境的意识。究其根源,人们对于节能的理解需要上升到更宏观的视野之下,兼顾到自己周边的小环境和全球的大环境。因为低碳的内涵更加接近全球气候变化的本质,其外延远远超过节能。
  
  

 
关于举办“高校节能低碳志愿行动”的通知
关于举办首届碳中和博鳌论坛的通知
关于公开征集2021年中国节能协会创新奖的通知
关于举办能源管理师培训的通知
关于举办2021年度节能审查业务研修班的通知
关于举办2019中国节能与低碳发展论坛暨201
2019(第四届)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节能技术高峰
关于召开第四届中国散煤综合治理大会的通知
关于举办能源管理师培训的通知
关于征求《石化行业低碳企业评价体系指南》团体标
关于征求《温室气体管理体系 要求》团体标准(征
 
 
1
1
1
  关于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投稿征集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吉林省节能协会
  
  地址:节能协会秘书处  长春市高新区光谷大街2388号  汽车电子产业园一车间B01室  邮编130000
  
  联系电话:0431-81635500
  
  ICP备案编号:吉ICP备15003821号-1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15003821号-1